他年纪轻轻,却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无比的英勇与坚韧。当他意识到自己命悬一线时,依然心怀抗日救国的信念,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。
他的名字叫张金龙。1936年的中国,年仅12岁的他,作为一名小红军,已被迫面对生死的严峻考验。在生死面前,他没有丝毫畏惧,反而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大义,他还提出了自己死前最后的请求,令人动容。
他们是残忍无情的土匪,在那个人人自危、弱肉强食的年代,面对小红军张金龙的请求,他们会作何选择?
张金龙是个命运多舛的孩子。那个年代,百姓生活异常艰辛,年幼的他从未享受过普通孩子应有的快乐,长期缺衣少食,营养不良。他瘦小,身高远低于同龄人,看上去十分弱小。
展开剩余83%然而,即使如此苦难,命运并未放过他。战火纷飞的年代,活着本身就是奢望。
一次日军扫荡,他所在的村庄惨遭劫难。父母为了保护他,匆忙把他藏进家中的水缸内。然而,张金龙的父亲被暴徒踹门而入的日本士兵当场斩首。
母亲在遭受日军虐待后,绝望跳入深井自尽。这一切惨剧发生在年仅十岁的张金龙眼前,他目睹了亲人被残忍屠戮的血腥场景。
他紧紧捂着耳朵,蜷缩在水缸里,浑身颤抖。此刻,他似乎瞬间长大了,对日军的仇恨令他咬牙切齿。但当时他孤身无援,若贸然反抗,注定是死路一条。
父母虽贫苦,却始终给予他关爱。张金龙忍不住泪流满面,心中立下誓言:“我一定要为父母报仇,将日本鬼子彻底赶尽杀绝。”
然而,在那个黑暗年代,底层农民的希望又在哪里?
父母双亡的张金龙,只能依靠邻居施舍度日。那个混乱的年代,他时常饥肠辘辘,生活飘零无依,显得格外无助。
就在此时,一支红军队伍路过村庄。这些红军的出现,为张金龙打开了新的世界。红军不仅能击退鬼子,还积极帮助受难的百姓。在他们的感召下,张金龙认识到,只有红军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,也只有红军能帮他实现报仇的心愿。
于是,满怀仇恨与决心,他主动申请加入红军。尽管年纪尚小,但他机敏勇敢,革命意志坚定。经过恳切的请求,红军破格同意让他加入队伍。
加入红军后,张金龙积极随大部队前进。那时红军形势严峻,一方面抗击日本侵略者,另一方面还要抵御国民党政府的围剿。
面对险恶的局势,张金龙从未后悔加入红军。在一次次艰苦的战斗中,他总冲在最前线,毫不退缩,赢得了红军领导的高度赞扬。
然而这一次,他却没那么幸运。在一次国民党的大规模反扑中,张金龙不幸中弹,眼前一黑,昏厥过去。
战场上的伤亡无可避免。其他战友误以为他已经牺牲,撤退时没顾上他。
但张金龙并未死去,只是昏迷不醒。村里的乡亲们知道红军的恩情,战后勇敢地将他救回。
等他醒来时,已躺在一户农家温暖的炕上。
他看着被鲜血染红的裤子,顿时明白了自己身陷险境。
这户农家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妻。见张金龙醒来,喜出望外,“小红军终于醒了!”他们说。大部队已远去,张金龙明白追赶无望,只能暂时歇息。
这对老人心地善良,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都拿给他吃。他们视红军为恩人,尽心照顾着这个瘦弱的孩子。
张金龙尚未得知,村外正被土匪频繁骚扰。国民党的严密搜捕,使得私自藏匿红军者面临死刑。
然而,老夫妇毫无畏惧,把他当亲儿子般养护。张金龙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。
当他伤势基本康复,准备离开时,厄运再次降临。
一天,一队土匪破门而入,立即认出了张金龙。虽然他换了便装,但头上那顶红军帽子没有摘下,一眼便暴露了身份。
抓住红军对土匪来说比得到黄金还珍贵。国民党悬赏抓捕红军,生死不论,人头有赏。
土匪毫不犹豫,立刻上膛准备枪决小红军。
这时,农夫急忙冲上前,拦住土匪。土匪却转而将枪口指向这对老夫妻。
张金龙急切地说:“你们要是有事,先冲我来,放了他们。”
土匪冷笑道:“小鬼胆子不小,那我就先送你上西天!”
说完,土匪准备扣动扳机。
张金龙却又开口:“我有个小请求,请你们答应我。”
土匪沉默,张金龙继续说:“别用枪杀我,拿刀来吧。”
土匪愤怒道:“想快点送你死,你还耍什么心眼?”
张金龙语气坚定:“现在日寇肆虐中国。你省下这颗子弹,可以多打死一个鬼子。像我这种无用之人,不值得你浪费子弹。”
人都是有血有肉的,土匪也清楚日军的暴行。忽然,他心头一软——为了几十块国民党的赏金,要送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上路,实在残忍。
最终,土匪头目放下枪,带着人离开了这户农家。张金龙凭借自己的勇敢与智慧,保住了性命。
发布于:天津市加杠杆的炒股软件,普通人如何加杠杆炒股,股票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