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国产电动载人飞艇的技术突破:从 “油动” 到 “锂电” 的全面升级
(一)基于 AS700 的电动化革新之路
AS700D 作为我国首款自研电动载人飞艇,在 “祥云” AS700 载人飞艇基础上进行核心动力系统颠覆式改造。2023 年正式立项启动,2025 年 2 月完成科研首飞,历时两年实现从燃油动力到全电驱动的跨越。其核心部件中,锂电池由亿纬锂能定制研发,电机及电控系统来自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,形成 “湖北研发 + 全国配套” 的国产化供应链体系。
(二)动力系统的三大颠覆性优势
相较于传统燃油飞艇,AS700D 采用的电推进系统实现三大技术突破:一是重量平衡技术,锂电池替代燃油后,飞行过程中总重与重心恒定,配合 “X” 型硬式尾翼布局,使飞行稳定性提升 40%;二是环境友好型,实现 100% 零碳排放,噪音水平较传统飞艇降低 60%,仅相当于城市背景噪音;三是操作便捷性,取消复杂燃油管路,电机响应速度达毫秒级,起飞着陆所需地面保障人员减少 50%。
二、AS700D 性能解析:80km/h 时速如何定义低空出行新体验
(一)核心性能参数与适航能力
AS700D 保持了 AS700 系列的经典设计:最大飞行高度 3100 米,含驾驶员最大载客量 10 人,满足高原景区、城市高空观光等场景需求。动力升级后,最大设计时速达 80km,较同级别燃油飞艇提升 15%,续航时间 1.5 小时,航程 60-70 公里。随着锂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,研发团队规划未来 3 年内将续航能力提升至 3 小时,航程突破 150 公里。
(二)驾驶体验与安全保障
首飞数据显示,AS700D 垂直起降精度控制在 0.5 米以内,悬停稳定性误差小于 1°。飞行员反馈其操控感类似高端新能源汽车,动力输出线性柔和,颠簸感较燃油飞艇减少 70%。安全设计上,采用冗余锂电池管理系统,单电池组故障不影响飞行;气囊材料使用三层复合纤维,抗撕裂强度达国际航标 1.5 倍,配合电控系统的全时健康监测,构建起多维度安全防护体系。
三、冲刺 9 月交付:从科研试飞迈向低空经济新蓝海
(一)产业化进程与市场反响
作为我国首个通过适航审定的电动载人飞艇,AS700D 已进入交付冲刺阶段:2025 年 2 月完成首飞后,正开展为期 6 个月的科研试飞,重点验证锂电池高温 / 低温性能、复杂气象条件适应性。市场端呈现火爆态势,据湖北科技厅披露,项目已签订 23 架采购合同,订单排期至 2030 年,主要客户涵盖旅游运营商、应急管理部门、大型赛事机构,单艇售价约 2000 万元,预计首年销售额突破 4 亿元。
(二)低空经济的战略支点作用
AS700D 的商业化落地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 “装备就绪” 阶段。在应用场景上,可实现三大核心功能:低空旅游领域,提供 1-2 小时高空观光服务,桂林、三亚等景区已规划专属起降点;城市服务领域,搭载光电吊舱执行 50-500 米高度的安保监控,单艇覆盖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;应急救援领域,凭借垂直起降能力,可在山区、水域等复杂地形快速投送 10 人救援小组及 500 公斤物资。随着国家 “十四五” 低空开放政策推进,该飞艇有望成为 50-100 公里半径短途交通的核心载具。
四、绿色航空新标杆:AS700D 的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
(一)引领全球飞艇产业电动化转型
对比国外同类产品,美国 AeroVironment 电动飞艇续航仅 1 小时,德国 CargoLifter 仍采用混合动力,AS700D 在载重 - 续航比、适航认证进度上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其成功验证了 “锂电池 + 电推进” 在中型载人飞艇上的工程可行性,为全球航空业提供了 “油转电” 的中国方案,预计带动国内航空锂电池、航空电机等配套产业形成百亿级市场规模。
(二)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
研发团队透露,AS700D 后续将开展两项关键技术攻关:一是氢电混合 propulsion 系统预研,目标将续航提升至 6 小时;二是智能化升级,开发自动避障、远程操控功能,为未来无人机监管系统接入奠定基础。产业生态层面,湖北荆门正建设华中电动航空器试飞基地,配套 6 个起降场及锂电池快充站,预计 2027 年形成年产 50 艘电动飞艇的产能,推动我国从 “飞艇技术跟随者” 向 “低空装备定义者” 跨越。
结语:当 AS700D 在 9 月完成首架交付,不仅是一架飞行器的商业落地,更标志着我国在低空交通装备领域的全面突破。随着锂电池技术持续进步、低空开放政策加速落地,这款 “会飞的充电宝” 有望真正实现 “让天空触手可及”,为万亿级低空经济蓝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参考资料来源于:科普世界 驱动之家 快科技 环球网 极目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央视新闻网等媒体的公开报道
加杠杆的炒股软件,普通人如何加杠杆炒股,股票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